什么是機械加工表面質(zhì)量?機械加工表面質(zhì)量含義

發(fā)布日期:2011-05-21    蘭生客服中心    瀏覽:3535

    機械加工表面質(zhì)量,是指零件在機械加工后表面層的微觀幾何形狀誤差和物理、化學及力學性能。產(chǎn)品的工作性能、可靠性、壽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要零件的表面質(zhì)量。機器零件的損壞,在多數(shù)情況下都是從表面開始的,這是由于表面是零件材料的邊界,常常承受工作負荷所引起的最大應力和外界介質(zhì)的侵蝕,表面上有著引起應力集中而導致破壞的根源,所以這些表面直接與機器零件的使用性能有關(guān)。在現(xiàn)代機器中,許多零件是在高速、高壓、高溫、高負荷下工作的,對零件的表面質(zhì)量,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
     任何機械加工方法所獲得的加工表面都不可能是絕對理想的表面,總存在著表面粗糙度、表面波度等微觀幾何形狀誤差。表面層的材料在加工時還會發(fā)生物理、力學性能變化,以及在某些情況下發(fā)生化學性質(zhì)的變化。圖1-15(a)表示加工表層沿深度方向的變化情況。在最外層生成氧化膜或其他化合物,并吸收、滲進了氣體、液體和固體的粒子,稱為吸附層,其厚度一般不超過8μm。壓縮層即為表面塑性變形區(qū),由切削力造成,厚度約為幾十至幾百微米,隨加工方法的不同而變化。其上部為纖維層,是由被加工材料與刀具之間的摩擦力所造成的。另外,切削熱也會使表面層產(chǎn)生各種變化,如同淬火、回火一樣使材料產(chǎn)生相變以及晶粒大小的變化等。因此,表面層的物理力學性能不同于基體,產(chǎn)生了如圖1-15(b)、(c)所示的顯微硬度和殘余應力變化。



 


(a)        (b)          (c)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圖1-15  加工表面層沿深度方向的變化情況


(a)加工變質(zhì)層 (b)變質(zhì)層顯微硬度 (c)變質(zhì)層殘余應力


       機械零件的加工質(zhì)量,除了加工精度外,還包含表面質(zhì)量(表面完整性)。了解影響機械加工表面質(zhì)量的主要工藝因素及其變化規(guī)律,對保證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具有重要意義。


機械加工表面質(zhì)量的含義有兩方面的內(nèi)容:


(1)表面的幾何特性


如圖1-16所示,加工表面的幾何形狀,總是以“峰”“谷”形式交替出現(xiàn),其偏差又有宏觀、微觀的差別。


①表面粗糙度  它是指加工表面的微觀幾何形狀誤差,如圖1-16所示,其波長L與波高H3的比值一般小于50,主要由刀具的形狀以及切削過程中塑性變形和振動等因素決定。


②表面波度  它是介于宏觀幾何形狀誤差(L1/H1>1000)與微觀表面粗糙度(L3/H3<50)之間的周期性幾何形狀誤差。它主要是由機械加工過程中工藝系統(tǒng)低頻振動所引起的,如圖1-16所示,其波長L2與波高H2的比值一般為50~1000。一般以波高為波度的特征
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圖1-16  表面幾何特性


 參數(shù),用測量長度上五個最大的波幅的算術(shù)平均值ω表示,即


ω=(ω1+ω2+ω3+ω4+ω5)/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(1-4)


③表面紋理方向  它是指表面刀紋的方向,取決于該表面所采用的機械加工方法及其主運動和進給運動的關(guān)系。一般對運動副或密封件有紋理方向的要求。


④傷痕  在加工表面的一些個別位置上出現(xiàn)的缺陷。它們大多是隨機分布的,例如砂眼、氣孔、裂痕和劃痕等:


(2)表面層物理、化學和力學性能


由于機械加工中切削力和切削熱的綜合作用,加工表面層金屬的物理、力學和化學性能發(fā)生一定的變化,主要表現(xiàn)在以下三個方面:


●表面層加工硬化(冷作硬化)。


●表面層金相組織變化及由此引起的表層金屬強度、硬度、塑性及耐腐蝕性的變化。


●表面層產(chǎn)生殘余應力或造成原有殘余應力的變化。

更多相關(guān)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