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工順序的安排

發(fā)布日期:2011-05-21    蘭生客服中心    瀏覽:4044

(1) 切削加工順序的安排

①先粗后精  先安排粗加工,中間安排半精加工,最后安排精加工和光整加工。

②先主后次  先安排零件的裝配基面和工作表面等主要表面的加工,后安排如鍵槽、緊  固用的光孔和螺紋孔等次要表面的加工。由于次要表面加工工作量小,又常與主要表面有位  置精度要求,所以一般放在主要表面的半精加工之后,精加工之前進行。

③先面后孔  對于箱體、支架、連桿、底座等零件,先加工用作定位的平面和孔的端面,然后再加工孔。這樣可使工件定位夾緊穩(wěn)定可靠,利于保證孔與平面的位置精度,減小刀具的磨損,同時也給孔加工帶來方便。

④基面先行  用作精基準的表面,要首先加工出來。所以,第一道工序一般是進行定位面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(有時包括精加工),然后再以精基面定位加工其它表面。例如,軸類零件頂尖孔的加工。

(2) 熱處理工序的安排

熱處理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學(xué)性能,改善金屬的切削性能以及消除殘余應(yīng)力。在制訂工藝路線時,應(yīng)根據(jù)零件的技術(shù)要求和材料的性質(zhì),合理地安排熱處理工序。

①退火與正火  退火或正火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組織的不均勻,細化晶粒,改善金屬的加工性能。對高碳鋼零件用退火降低其硬度,對低碳鋼零件用正火提高其硬度,以獲得適中的較好的可切削性,同時能消除毛坯制造中的應(yīng)力。退火與正火一般安排在機械加工之前進行。

②時效處理  以消除內(nèi)應(yīng)力、減少工件變形為目的。為了消除殘余應(yīng)力,在工藝過程中需安排時效處理。對于—般鑄件,常在粗加工前或粗加工后安排一次時效處理;對于要求較高的零件,在半精加工后尚需再安排一次時效處理;對于一些剛性較差、精度要求特別高的重要零件(如精密絲杠、主軸等),常常在每個加工階段之間都安排一次時效處理。

③調(diào)質(zhì)  對零件淬火后再高溫回火,能消除內(nèi)應(yīng)力、改善加工性能并能獲得較好的綜合力學(xué)性能。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進行。對一些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,調(diào)質(zhì)也常作為最終熱處理。

④淬火、滲碳淬火和滲氮  它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零件的硬度和耐磨性,常安排在精加工(磨削)之前進行,其中滲氮由于熱處理溫度較低,零件變形很小,也可以安排在精加工之后。

(3) 輔助工序的安排

   檢驗工序是主要的輔助工序,除每道工序由操作者自行檢驗外,在粗加工之后,精加工之前,零件轉(zhuǎn)換車間時,以及重要工序之后和全部加工完畢、進庫之前,一般都要安排檢驗工序。

除檢驗外,其它輔助工序有:表面強化和去毛刺、倒棱、清洗、防銹等。正確地安排輔助工序是十分重要的。如果安排不當或遺漏,將會給后續(xù)工序和裝配帶來困難,甚至影響產(chǎn)品的質(zhì)量,所以必須給予重視。

更多相關(guān)信息